最近一个老家(十八线地级市)的朋友问小诸葛,想买一套新房,各方面都比较不错,但是比周边的二手房贵3000元左右,该不该买。
最后小诸葛给的建议是:以他手里的钱完全可以买一个优质的中高端小区二手房,而且还有剩余,没必要死磕这类与周边二手房相比有着高溢价的新房。
对新房的迷之执着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对“新”房有着近乎疯狂的执着,这种执着在越小的城市越严重。(当然一二线的房价也不允许我们任性)
在老家很多人表示在购房时,几乎不考虑二手房,在他们的字典里,完全就没有二手房这个概念。
除此之外很多首次购房者也会把售楼处适宜的温度,巨大的沙盘,漂亮的售楼小姐,作为自己成为有房一族的仪式,而并非灰头土脸的坐在中介的小电驴上穿梭各个小区看房。
我们为自己的情结买单无可厚非,但房产的“新”到底价值几何,是否真的值得我们付出远远高于市场价的成本呢?
不可否认在人类居住环境的升级过程中,新的小区往往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无论是绿化还是户型设计都比以前的老板楼更合理。
但商品房从诞生至今已经历经多次升级,如今的很多新建小区与周边的二手楼盘并没有太大差异,很多新概念落地的效果大多乏善可陈。
可是靓丽的样板间,精美的效果图,与二手房形成的对比还是很容易让一些购房小白相信买了这个楼盘就住在了学府名邸,就能完成自己的进阶人生。
你看重的,都暗中标好了价格
事实上购房者看到的一切诱惑的存在都需要后期你自己来买单!光鲜的售楼处,设计精美的宣传单页,甚至售楼处门口精致帅气的保安都在开发商的运营成本内。
不可否认在房产市场上,依然有很多谨遵市场规律且颇有良心的开发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特别在三四线及其下级城市,因为缺乏庞大的购房群体支撑,品牌开发商鲜有涉足。
同时,定价上也没有明确的参照标准,甚至二手房市场都没有准确权威的数据统计,因此在利润的诱惑和地产营销的推动下极易推高房价。
相信不少人最初都怀着完美的愿景和希望买了房,但往往等交完房才发现,自己的小区除了新一点,无论是户型还是布局都跟旁边前几年交房的小区没有太大差异,也并没有想象中的“一城仅此一席”的独一无二和尊贵。
别亏在起跑线!
当然,除了上述这种为“新”房情结付出超过正常市场价的成本外,也有很多人对自己的购房成本很清楚,
比如:
二手房税费普遍比新房高,再加上中介费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购房压力;
新房有空置期,短则一年左右,长则两年多,在这段时间里,还需要偿还银行的贷款,对于无房住的人,可能还需要支付房租成本。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新房二手房各有优劣势,但看价格的时候还是要以二手房市场价为主,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新房拿到手那一刻,如果想进入市场进行交易,那房产的价位就只能交给市场(也就是周边二手房的价格)来作为参照衡量。
举个例子,买房时,新房价格7500元/平米,周边同等二手房5000元/平米,等你拿到房出售,排除一些特殊楼盘,你很难卖到比二手房再高出2500元/平米的价格。
且要等整体的市场涨到约8000元的时候,你出售这套房才能基本上不亏本!更别谈挣钱了!
这点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购房的粉丝一定要牢记,早年房价普涨,新房、二手房的价格差异被迅速飞涨的房价抹平,因此很多人买完房没有再详细算过这笔经济账。
但房价普涨时代已经结束,对于涨幅支撑微弱的地方而言,房价再大肆上升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此时你的购置成本如果还比市场价高出很多,那就是亏在了起跑线上。
市场才是最终导向
在限价等内容的的影响下,开发商对新建楼盘的报价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而是必须要控制在划定的范围之下,这就让这两年部分地方的新房价格上升幅度受到了十分大的限制,也产生了部分地方新房价格低于二手房价格,规避了很多人亏在起跑线上。
但对于没有那么幸运的地方而言,我们应该做一个理智的购房者,合理看待溢价。
小诸葛给出的建议是,一切都要以市场价作为参照,在这一点上我们会发现二手房的定价权基本上是基于真实成交,没有专业的营销团队操作,因此其价格更为贴合市场价。
毕竟你出售房产时,没有营销团队为你坐阵,即使有时候会传出某小区业主联合炒作的新闻,但都被大家当做笑谈不予理会,毕竟市场经济时代,我们都知道这种行为难以持续,也并不现实。
房子是商品,就得遵循市场价格规律,无论什么样的楼盘,玩儿何种花里胡哨的概念,最终都要回归市场。
- 客服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从化荔枝
-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
评论